系列举措利好交易所债市发展
证监会日前正式发文成立债券办公室,这是第一个专为债券市场发展设立的办公室,也是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主席后力推债券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
相比银行间债券市场,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已长期受到市场关注。根据中债登的数据,截至2011年11月末,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量为21.01万亿,1-11月的现券交割量60.96万亿元,质押式和买断式回购交割量分别为97.76万亿元和2.56万亿。相比之下,交易所债券托管债券发行总额为5.75万亿,不过实际托管量大约仅占银行间与交易所整体托管量的5%,Wind统计显示,1-11月沪深交易所现券成交0.43万亿,回购成交17.98万亿。
监管机构重视程度不够、交易所债券发行审核效率低、银行间市场投资者资金实力雄厚、场外产品创新不断等是造成交易所债券市场、特别是信用债市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从参与主体看,商业银行是银行间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其数量仅占银行间市场所有主体的4%,但债券持仓占比近七成,由于历史原因,2010年10月以前商业银行无法进入交易所市场,保险、证券、基金是交易所市场主力机构,其资金实力与银行还存在一定差距。产品创新方面,银行间市场表现也较为积极,2005年以来相继推出了债券远期、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系列创新产品。
事实上,2006年以来的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多次*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要发展债券市场。“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去年底至今年,证监会和交易所连打组合拳,一系列支持交易所债市发展的配套*策陆续推出,为交易所债市的扩容提供了切实有力的保障。
首先是开通了公司债券发行审核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公司债简化了审核手续,审批时间缩短至一个月内,节奏明显加快。其次是证监会、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文,启动上市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以丰富交易所市场投资主体、提升市场活力,为贯通银行间、交易所两市做铺垫。11月以来,深交所推出了创业板私募债试点方案,丰富了创业板企业融资渠道和投资者投资品种;上证债券信息于12月23日上线,进一步促进了交易所信息公开更加透明化、常规化;同日出台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对交易所债市投资者进行分类,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证监会债券办公室设立后,股票与债券的发审将独立运作,原先股票与债券统一由发行部审核,一方面降低了发行效率,另一方面股票和债券融资工具的侧重点不同,前者关注成长性而后者更注重安全性,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监管分离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债券办公室的设立也旨在于研究和推动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创新。事实上,提高发审效率、丰富和规范市场投资主体等配套制度的推出,均有利于交易所债市的扩容,而市场规模的扩大,流动性的提升,也是进一步推动产品创新、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此外,目前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统一监管也正在逐步推进中,证监会已与央行牵手推进此工作,未来有望获得突破。在*策环境利好的背景下,明年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