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灰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怀远文学陶军农村离我们渐渐远去怀远
TUhjnbcbe - 2024/10/11 18:16:00

三月的淮河大地小麦绿油油的,一阵风吹来,麦田如碧波万里的大海麦苗随风此起彼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我无心去欣赏这一风景,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去看再也不能跟我说话的小姑,她去世了。

回故乡的当日下午就去了小姑家,小姑躺在灵柩里,紧闭的双眼早已面无血色。很难想象,两个月前的春节我还跟小姑聊天,叙说着生活的乐趣,幸福在小姑的脸上洋溢……转眼小姑却离我而去。

人死不能复活,埋葬小姑是大事。因种种原因,小姑的埋葬地点久久定不下来,夜晚的春风似剪刀,吹在脸上硬冷生痛,让我全身直发哆嗦。父亲和叔叔为去世的小姑送的唢呐班子在卖力的演奏,两个演员在台上表演,但没有几个人在看表演。空旷乡村的显得格外荒凉。很难想象在我儿时时为了看一场露天电影拎着板凳能走上十里八里的路去别的村庄看,听一次唢呐表演也是这样。如今为何没有人看当时农村人十分期盼的文化生活呢?

把小姑送到县殡仪馆火花后拉回家准备下葬,一下车看到小姑家门口停着一辆挖掘机。心里当时有点纳闷,怎么停辆挖掘机呢?原来是为小姑挖墓地和抬小姑的棺材的。

挖墓地和抬棺材原本是农村的男人,特别是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干的事却被挖掘机给取代了。这是社会的进步?可能是。但悲哀的是如今的农村白事想找人挖墓地,抬棺材根本就找不到人,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年轻人离开之后,农村又恢复了往日的那种平静,没有喧哗,也没有打闹声,农村只是老人和孩子的天地。

农村昔日那兴盛热闹的情景早已不复存在,看到落寞不堪的家乡老屋,心情更加沉重,虽然如今农村的生活不愁,但实在是空旷寂寞,面对此情此景,一种辛酸与苦难的情愫不由而生。

儿时的农村那年代几十户住在一起,屋挨屋,屋连屋,谁家的饭菜香都能闻到,好生热闹。80年代初,农村刚实行联产到户,责任到田,大家的干劲十足。90年代,农民发现种田不如外出打工,于是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或打工或经商,手里有了存款纷纷在城里购房落户。

不知何时,村子慢慢空了。

最为热闹的学校也没几个学生,许多地方几个村的学校合并成一所学校。

记忆中的故乡从来都是风调雨顺的,土壤总是那么松软,肥沃。春夏时节,田里的庄稼绿汪汪的长势喜人,田埂,地头长满了各种野菜和野草。那时候的我们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可不是写作业,回到家把书包一放,非常自觉的拿起篓子和小锄头,呼朋换伴去到田间,不消一个小时,小伙伴们都能收获满满:荠菜,灰灰菜,苦苦菜……这可都是我们家养的鸡鸭鹅最爱吃的食物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喜欢光着脚板,脚掌被温热的土和细沙子硌得痒痒的,连路边的小草也会探出头来偷偷挠你几下,真是惬意又开心!

如今,故乡还在,村子的魂已渐渐死去。在异乡的人,有的成了老板,有的成了白领,有的当官……一谈起故乡,他们只能用无尽的想象,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眷恋以及不可磨灭的故乡情怀。谁也不愿说故乡落后,说故乡愚昧,说故乡的贫穷,而愿意被乡愁美化着,把贫穷品德化,把落后浪漫化,认为丑化家乡就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沉迷而且迷茫,家乡的糜败就渐渐模糊起来。

每到春节,返乡潮在全国涌动,我的故乡亲人也不例外,他们也要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似乎童年的记忆在那时又回来了,家家蒸馒头,户户包饺子,杀鸡炖肉欢欢喜喜过大年。但年味越来越淡,回来除了走走亲戚喝喝酒吃吃饭,叙叙各自工作生活,别无他言。

节日过后,打工大军又满怀豪情的或南上或北下,辛苦努力地去挣钱,等待来年回来重复同样的故事。

故乡还在,但古老的乡规民约宗族家训的血脉早空了。

农村有的兄弟姐妹多,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哥哥姐姐穿了弟弟妹妹接着穿,就是最后破的不成样子了,还是会做成拖把或者抹布。可是现在什么东西都买,总是感觉家里的预防不多,尤其是兄弟姐妹之间,你争我抢,生怕自己吃亏,因为拆迁补助,不知道多少兄弟姐妹们反目,对钱的贪欲变大。

那时农村人结婚很简单用自行车带或架子车拉,亲戚在一起吃顿饭热闹热闹就成了,一结婚就是一辈子,村里的大爷大妈们都是一辈子相扶一生的,说起爱这个词,他们根本不懂这是什么,但是他们牵着的手过一辈子却让人羡慕不已。如今的农村离婚率逐年升高,结婚离婚变成了如此轻易的一件事情,大家对婚姻的重视没有以前那么强了。

如今留守在家的孩子由着爷爷奶奶监护,学业上辅导不了,生活上随孩子所意,不上学,逃课,打游戏,玩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远文学陶军农村离我们渐渐远去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