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灰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点点滴 [复制链接]

1#
海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7.html
点点滴滴家国情——追忆我们的父亲张顺国张蓉萍张新平今年是中国共产*成立周年。回顾*史,我们在深切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流血牺牲和无私奉献的革命前辈时,也格外思念我们的父亲——原农五师师长张顺国,一位为*的事业奋斗一生的老*员。

戎马生涯

我们的父亲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6月,年仅十四岁的父亲参加中国工农红*,并跟随红四方面*参加长征,两过雪山草地。年长征胜利后,红四方面*(西路*)西渡*河。年3月12日,西路*第九*在甘肃临泽县梨园口与国民*部队交战,当时父亲在第九*二十五师某团交通排当通讯员。战斗中,他因头部被砍了数刀而昏死并被俘。教导旅一团二营干部年合影。张顺国在前排左一。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后,在*组织积极营救下,父亲与千余名被俘西路*官兵重返延安。父亲被编入八路*第一一五师特务营二连,跟随部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在战斗中成长为副排长、排长。年冬进入山东进行敌后抗战。年10月,父亲所在连队与特务营的另一连队扩编为第一一五师独立旅第二团,此时父亲已任连长。年4月,父亲所在部队改编为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兼鲁西*区*河支队二团,进驻湖西苏鲁豫边区抗日。年1月,父亲的部队改编为第一一五师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分区十一团。年底,部队编入八路*冀鲁豫*区第六*分区十一团。年底,十一团从河南滑县至平汉铁路一带西进,向陕北延安出发。年1月,部队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教导一旅。父亲时任连长,在驻地组织参加延安大生产运动。同年11月,父亲任二营副营长;年2月任二营营长。年3月12日至18日,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教导旅一团二营营长的父亲参加了延安保卫战,接着又参加由彭德怀、习仲勋指挥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的战斗。年8月18-20日,在扭转陕北战局的沙家店战役中,父亲在常高山附近执行包围任务时,被国民*整编第36师炮弹击中身躯,生命危在旦夕。在彭德怀“张顺国是老红*,特别能打仗,一定要救活他”的指示下,经战地急救后,父亲被医院(医院)救治。在从陕北到河北石家庄七百多公里的二十多天行程中,父亲躺在担架上,仅靠盐水给伤口消*。医院时,伤情特别严重,靠磺胺给伤口消炎,在病床躺了一年多。到年9月,体质恢复到能承受手术时,才做了难度很大的胸腔手术。手术由从德国留学归国、曾当过白崇禧随从医生的周泽昭主刀,分几次进行。手术后,父亲失去了身体左侧的8根肋骨,心脏右移,左胸前后壁挤压闭合成死腔,左肺功能完全丧失。当时为确保整个手术安全,靠近心脏处的一块弹片没有取出。至此,加上之前的战斗负伤,16年的革命战争生涯中,父亲共6次9处负伤,身上残留弹片6块,被部队评为一等革命伤残*人。当时组织安排他在荣*院疗养休息,但父亲态度坚决地请求组织安排工作。年4月,组织安排父亲回到四川省崇庆县(距成都50多公里)公安局任局长。其间,为稳定社会治安,保障土改顺利进行,巩固新生*权,父亲领导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公安清匪反霸斗争。到年底先后侦破各种反革命集团案14起,收缴了大量长短枪、子弹、炮弹。年3月,父亲调入四川省公安厅六处任科长,省公安厅对他的鉴定是:“他14岁参加革命,离开家乡亲人,19年没回过一次家,从没向组织上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年4月,父亲放弃了成都较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选择投身*的屯垦戍边事业。年,父亲任**区生产建设兵团乌河流域水利工程处副处长;年任乌河流域水利工程处副*委;年任乌河马河两河合并处副*委;年任**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副师长;年任**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副师长;年3月至年,任**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师长,直至离休。年12月6日,69岁的父亲因战伤复发逝世。

情倾五师

父亲对老部队一往情深。年10月,他带着对老部队的深厚情感,回到了农五师。当时农五师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可父亲却充满信心和力量,满怀激情投入工作。年,农五师师部和主力从哈密西迁博州后,身为师长的父亲主抓生产,搞经济建设。这时正值农五师第二次白手起家创业,创建博乐垦区,父亲肩上的担子很重。他常说:“咱们五师驻守在祖国边疆的西大门,条件差,底子薄,只有靠大家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加巧干,才能改变贫穷的面貌。”师领导班子团结,齐心协力干劲大,全师上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到年“文革”前期,农五师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进行艾比湖芦苇荡开荒前的勘测规划时,苇湖里的水到底有多深谁也说不清,父亲就挽起裤腿,拖着伤残之躯,和技术员一道深一脚浅一脚地蹚水探察,一直走到齐腰深的苇湖深处。每到播种季节,父亲总要亲自到农田里用手抓一把土,捏紧后松开手,看土落在地上是成团还是散开,以最简洁实用的方法测量土壤墒情。有时他上到尘土飞扬、噪音轰鸣的播种机上,询问播种数据,仔细观察机械运转状况。下了播种机,让技术员拿来皮尺,依次测量播种的行间距,还蹲在地上用手拨开土层,细查下种的深度,搞得农业技术员们都不敢在他跟前打马虎眼。父亲善于分析总结,发现问题。一次,他带着技术员在一个团场检查春播情况,认真走了几块条田后,他发现存在不容小视的问题,马上赶到团部和大家一起分析问题原因,探寻解决办法。接着又赶到下一个团场实地查看。发现问题普遍存在后,他即刻返回师部,连夜召开各团场参加的紧急会议。会前,技术员请示需不需要给他准备讲话材料,父亲说:“不需要,内容情况都在我的脑子里。”会上,父亲通报各团情况,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张口就来,分析原因,安排解决措施和办法,提出检查落实要求。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跟着他的技术员佩服得不得了,背后悄悄说:“咱们师长的记性真好,脑筋转得真快。”而基层领导则感慨:“师长掌握的情况比我们准备汇报的材料还具体、还详细,真叫我们心服口服。”麦子收割季节,父亲要求颗粒归仓,制定了每平方米耕地内遗漏麦子数的严格标准。为了落实收割标准,他爬上收割机详细观察收割情况,到完成收获的地里和技术员一起捡麦穗,一粒一粒数,统计地里遗漏麦子的数量。

关爱同志

年起,农五师先后接收了来自上海、天津、湖北和江苏等地的支边知识青年多人。父亲十分关心这一群体。经常给他们讲五师的光荣历史,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建设边疆。年冬天,父亲到一个刚组建的连队检查工作时发现,连队七个女同志住在一小间房子里,房间没有门板,刺骨的寒风从门洞长驱直入,房里房外一样冷。父亲要求连队尽快安装门板,门板难找,连队很快就给她们搞了条草帘子。可冬天风大,没几天,草门帘就被吹散了。半个月后,父亲又来到这个连队,发了大火。连队买来一条毛毡子。后来,她们把这件事编成了一个说唱节目并上了师部文艺演出会上,大家深情地唱道:“师长啊师长,你的心意我们全收下。请您告诉毛主席,我们永远听*话,永远跟着*走……”父亲非常关心师里的年轻大学生,他常说:“我没进学校读过书,你们年轻,有知识有文化,我要向你们学习。”农五师西迁博乐时,急需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父亲不等不靠,主动联系兵团*委组织部,派人到内地农业大学直接选调优秀毕业生。年8月,中共*员、学生干部王兴旺被选调来农五师生产科工作。同年10月,从上海分来30多名高中毕业生,父亲说:“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生产的专业骨干人才,是我们开荒戍边的重要任务。”他让王兴旺负责培养这批上海知识青年,为五师建设打好人才基础。王兴旺刚出校门不久,怕完不成任务,父亲就给他鼓劲。一次,父亲到农科所调研,正遇上王兴旺在田间授课,父亲就席地而坐,一声不吭地听起课来,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时不时地作笔记。等到授课结束,父亲才站起身说:“这课上得好啊!让我们知道了农作物生长的科学规律,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追肥。只有科学种田,苦干加巧干,我们才能实现稳产高产目标。”王兴旺受了父亲鼓励后,耐心传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将这批上海知青培养成了农五师农业生产战线技术骨干力量。父亲相当重视科技工作,注重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0世纪60年代初,他带领生产科和勘测队为师农科所选了址。在八十六团附近一片荒凉的戈壁滩上,从建设布局到内部规划,特别是设置选种室、烤种室、化验室和生活用房等,他都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思路和意见,督促勘测队抓紧时间设计图纸、开工建设。之后,他又让农科所专题研究地膜覆盖技术,深入农田调研察看并积极推广运用。在他的积极支持下,师农科所技术人员放手大胆实验,最终获得“硫酸棉花破绒”等科研成果。农五师在哈密时,曾三次组织人员进入罗布泊寻找水源。其中第三次就是时任副师长的父亲带队的。那段时间,他和队友们顶着严寒,长途跋涉,风餐露宿,进行地形地貌勘探。年,他又带人前往甘肃民水勘探土质和水源。那时边远地区还有零星土匪,野狼也时常出没,父亲就携带武器以防万一。由于所到之处没有公路,只能骑马前进。在马背上颠簸几天,旧伤发炎,疼痛难忍,他就吃几片止疼药。一路上,吃的是干粮,睡的是帐篷。而每天晚上睡觉时,他都让同来的年轻技术员李明道睡到帐篷里边,自己睡帐篷靠门口处。他说:“我睡在帐篷门口,给你们守门,发生紧急情况,我有枪。你们就放心大胆地睡吧。”他爱兵如子的事被传为佳话。

严于律己

年2月,为不误农时,父亲率领农五师师部机关和大部主力,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从哈密西迁博州。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一家和大家一样,每月就靠玉米面和二两清油过日子。刚来时,喝的是河沟里的苦碱水,大家就想办法,在水里放上明矾,等沉淀后再饮用。后来打了井,在父母的要求下,我和妹妹每天给家里挑水,当时我12岁,妹妹10岁,一开始只能挑半桶,一年后,我们就都能手提肩挑满满两桶水了。父亲经常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生活。平时到团场连队,他总是先到食堂看看,与炊事员们拉拉家常,了解职工的真实生活情况。到了吃午饭时间,他不去团部招待所就餐,与职工群众一起在田间地头,吃连队伙房送来的饭菜,窝窝头就着清水煮白菜或葫芦瓜汤,他吃得津津有味。年,父亲担任苇湖开荒指挥部总指挥,过度劳累使他在战争年代的枪伤和神经性偏头痛屡屡发作,全靠止痛药镇痛。由于长期服用大剂量止疼药,使他的胃受到严重伤害。工地食堂给他做了碗面片(病号饭),他坚决不吃,还对管后勤的同志说:“我们是*的干部,不能有一点特殊,工地上有一千多名职工,他们天天挖排碱渠,日子过得很苦。这碗面片我怎能吃得下呢?现在我们的条件是差,但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把生活搞好,让职工回到家有热水洗脸,有热饭吃。”说完,他让后勤工作人员把这碗面片端给了生病的职工。张顺国全家人(前排)与战友合影。

战友情深

年,父亲身体里残留在心脏旁的那块弹片在左侧胸腔内形成一条十几厘米长的外流瘘管,流脓血不止,伤口须每日冲洗换药,因病情复杂,*无法医疗,转至北京治伤。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罗元发将*(原六**长)、北京卫戍区*委的刘绍文(原教导旅*治部主任),都派秘书带着专车,跟随时任总参情报部部长的张恒玉(教导旅的战友)到机场迎接父亲。老战友相见分外激动,张恒玉紧握着父亲的手说:“从保卫延安到现在,我们30年没见面了,真的很想念您。您英勇善战,保卫延安的七天七夜,您可是立了大功。沙家店战役负伤那么重,你能坚强地活下来,真是很不容易。这次旧伤复发,就在北京好好根治一下。”接着,罗元发将*、刘绍文*委又分别在家中热情款待了父亲。在首长和战友们的亲切关怀和热情帮助下,医院为父亲做了会诊,得出的结论认为,他的左肺负伤后早已丧失功能,右肺因肺大泡和支气管扩张,肺功能极度低下,身体虚弱无法承受手术的麻醉关,不能进行手术根治,只能采取保守治疗,每天插导管引流脓液,用盐水冲洗伤口,以此维持生命。就这样,父亲在其后的11年里,默默忍受着伤痛煎熬,坚强而又乐观地生活着,直至年去世。年9月,在博乐五师师部家门口的家庭合影。

良好家风

父亲当师长以后,给我们家人立了好几条规矩,而且针对性很强,影响了我们姐妹俩一辈子,至今想想都很有意义。一是打电话的规矩。为方便工作,组织上给家中安了一部电话,从装电话起,他就严格规定:除他以外,其他人一律不准用这部公家电话打电话,这个电话只能他办公事用。二是坐车的规矩。公车不能用作办私事,家人谁也不准坐公车。一个漆黑的冬夜,父亲带我们去修配厂澡堂洗澡,虽然离家好几公里,可因为这是私事,他就坚持走路过去。然后他还去工厂看望了上夜班的工人,给工人开了会,回去时夜深了,父亲谢绝了厂里派车相送的好意,带着我们踏雪步行回家了。三是吃饭的规矩。吃饭不准浪费粮食。一次,父亲从外地出差回到家,看到饭桌上放着好几块吃剩下已发干的玉米面窝窝头,一下就发火了,教育我们说:“长征时,战士们只能吃野菜,野菜含碱性大,加上天气寒冷,穿着单薄,很容易拉肚子。那时如果有点炒面能和到野菜里吃就是好饭了。”说完,父亲抓起干窝窝头就嚼起来,我们听了父亲的故事,也默默地一起跟着把干窝窝头全吃完了。四是称呼的规矩。父亲不想让我们姐妹俩因他的职位而受到特殊照顾,要求我们对外决不能说自己的父亲是师长,人家问是干什么的,就说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从小和其他小孩一样,帮大人捡煤渣、捡玉米根、捡榆树枝回家烧火做饭,用玉米面、高粱面、灰灰菜、榆树叶、戈壁滩上的野骆驼刺籽磨成粉搅和在一起,当家常便饭,没有任何特殊性。五是行为的规矩。父亲要求家人不仅要遵守他定的家规,还要遵守师部的规定,凡是师里定下的规矩,家人更要首先做到做好。一次,中央慰问团来师慰问演出,当时师部礼堂很小,为防止小孩吵闹影响演出效果,师里通知不准家属及小孩观看。可是我们姐妹俩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就瞒着父母想方设法溜到演出现场的后台偷看,被坐在前排的父亲无意中发现了。演出结束后,他一回到家就非常生气地说:“作为师长的家属不遵守师里的规定,搞特殊化,师长怎么以身作则,这样怎能服众?”我俩为此挨了一顿打,被罚了跪,直至认错、保证再也不敢了为止。

家国情怀

故土亲情。父亲从年参加红*离开家乡,直到年才第一次回故乡巴中,年5月他又回过一次家探望我们的祖母。年10月祖母去世,他因为在*忙于工作,没能回去看祖母最后一眼。年8月,父亲伤病相对稳定些后,在母亲和姐姐的陪同下,回到了*牵梦萦的老家巴中县尹家乡冯家嘴村。站在祖父母坟前,父亲双眼噙满泪水地说:“儿子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一生跟着共产*走,艰难困苦,无所畏惧,只是愧对了你们,忠孝难两全啊!”之后,他在张家祠堂里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上*课,生动的话语让村里的*员和村民们听得都很激动,多次热烈地鼓掌。他在村里住了三天,也忙了三天,直到把自己累病为止。医院全力抢救,才又脱离危险。刚出院,父亲忍着身体不适参观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和红*遗址,回忆了刚参加红*时的一场场艰苦战斗。夫妻情长。年4月,父亲与母亲唐荷生结为夫妻。结婚几十年,家中生活琐事全由母亲料理,两人从未吵过架红过脸。每年母亲生日,父亲只要在家,都要和面擀面煮面,放上肉沫,撒上葱花,加入香油,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长寿面端给母亲。虽然没有更多的语言表达,但就是这碗柔细的丝丝长面,让母亲感受到了父亲无尽的情意。父女情深。在父亲的教育下,我们从小就知道良好的品德是立身之本,不能给父母丢脸。我俩主动承担院里公共厕所的卫生清洁,制作公共小药箱。在家自创“少年之家”,把图书分给小朋友们看。自制小幻灯,约小朋友来欣赏。在学校,我俩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积极为班级做好事,争当三好学生,早早就加入了共青团。

生活朴素

20世纪60年代初,有的团场的一些边远连队不通汽车,父亲下团场检查工作,就骑着马去。母亲给他换洗裤子时,发现裤子两侧都磨破了,就劝他:“你骑马颠簸,时间长了伤口会疼痛,要尽量少骑或不骑马。”他听了点点头,只是工作起来照旧骑着马就走了。而师部驻地周围的工程支队、修配厂、汽车队、园林队等单位,父亲都是骑着自行车去。父亲在兵团工作期间,留给大家的印象就是皮肤黝黑,其貌不扬,脸上还有几道伤疤,瘦削而不高的身材,因伤情总是微微侧着身子右倾着走路,走起路来还快如风。他时常戴一顶灰扑扑的帽檐耷拉着的帽子,穿一套洗得发白的蓝制服,脚蹬一双旧黑布鞋,极其俭朴。一次去兵团司令部开会,大门口的卫兵不让他进去,直到他亮出了工作证才得以放行。离休后,父亲最常穿着的就是从*带回来的几件卡其布旧制服,冬天里面就穿*带回来的旧驼毛棉衣,外面再罩件卡其布旧制服。家人很多次要给他做新衣服,他就是不肯,理由是每天要给流脓的伤口换药,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已经不重要了。他最爱其中一套灰色的制服,领口的里子是母亲给他缝制的一个用于保护领口的白色领边。逢年过节或外出参加一些重要活动时,父亲就会穿上这套制服。一直到他病重,家人才瞒着他,专门做了一套他喜欢的浅灰色中山装制服以备后用。

后记

父亲参*后南征北战,作战英勇顽强,多次在枪林弹雨中死里逃生。在公安战线,他工作积极,成绩突出。从年起,他献身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直至在工作岗位上病倒。我们姐妹俩真正深入了解、理解父亲,也就是年在他回四川省委干休所(成都市)离职休养这段时期。而今,尽管父亲已故去30多年,但他给我们言传身教的点点滴滴,体现出了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优秀精神品质,让我们永难忘怀,终生受益。(注:本文根据张顺国师长的女儿张蓉萍、张新平提供的资料,由第五师*委*史研究室于年6月整理而成,全文多字,本平台刊发时作了删改)来源

第五师双河市融媒体中心编辑

王涵责任编辑

孙京京执行主任

毛艳李芳芳审核

何其标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