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有花编辑:程程投稿/p>
回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陪伴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不仅有趣味横生的歇话,还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和猜不尽的的谜语。尤其是好多的童谣,在那个时候的晋源地区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比如;“一背背俩背背,背的老娘啊走一回,老娘问你几岁了?和咱的绵羊儿同(dong)岁的。咱的绵羊儿在啊了?在庙儿后背吃草了.甚草?荠(qi)草,鸟(qiao)儿过来搬倒,燕儿过来扶起!”还有:“拉大锯,扯小据,老娘啊门前唱大戏……”
然而,不可逆转的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电视机进入了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是这些宝贵的土著文化却悄悄走出了人们的生活,被现代文化的大潮渐渐淹没!
所幸的是现在有了微晋源这个广阔的平台,不仅让我们能够畅所欲言地讲述心中光阴的故事,也为我们追寻那些远去的古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让它们能够再次生根开花,重新绽放于大众面前。看到郝妙海老师收集整理的那些原汁原味的晋阳童谣如获至宝!让我也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教我们说的两首最动听的童谣。
第一首是;月亮(mi)月亮(mi)点点灯,我和兔儿说古今,啊了(哪里)说?山了说,山了有怪(棵)柏叶树,开花花,结籽籽,养下(ha)的娃娃唤怪甚?唤怪来喜喜。”在这首简短的童谣里,问答式的句式不仅有益于孩子们语感的培养,而且描述的意境非常之美:在漆黑的夜空,倘若有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犹如点起了一盏明灯,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尤其是在夏天的夜晚,人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则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读起了这首童谣,此情此景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古老的传说:月亮里面不仅有嫦娥,还有高高的山、山里长着苍翠的柏树、柏树下有可爱的小兔子在捣药。它所展示出的浪漫而温馨的画面深深印在了我们幼小的脑海中,以致对这首童谣的喜爱之心油然而生,乃至终身难忘!
记得我最小的弟弟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冬天夜长,所以每天天不亮就早早醒来,在被窝里跟着正在起床的母亲学说各种童谣,当他念到这首月亮童谣的时候,头脑里产生了一个小小的疑问,就是“我和兔儿说古今”里面的“古今”这个词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当时我们邻居家有个大男孩的名字叫“果金”,听起来和这个“古今”的音很相似,他就想:是不是在说“果金”了?当小弟这样问母亲的时候,引得全家人是忍俊不禁,连连否定,可是谁也无法给一个还没有上小学的孩子能讲清楚这“古今”的所以然来,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只是小弟每天早上的童谣念得是乐此不疲,而且比院里打鸣的公鸡还要早,把我们一个个从睡梦中唤醒,然后躺在热炕上,眼睛望着那吊在半空中的灯口上贴着封条的电灯泡(封条是为了统一控制各家的用电量),终于泛出了*色耀眼的光晕,让我们享受着难得的早晨有电的亮堂,这种奢侈顿时让孩子们的心情也变得欢快敞亮起来,于是我们一起把所有会念的童谣都抢着念一遍,还要跟母亲学说一些既长又比较抽象的童谣,一边念一边在小小的脑海中就会像放幻灯片一样呈现出各种相关的画面,五花八门的生活场景,有趣极了!贫屋里热闹的气氛驱走了冬日清晨的严寒,只有暖暖的记忆留在了心头!
母亲教的另外一首至今难忘的童谣是:“搬磨儿搬,拉皮皮,上山瞭你猴(小)姨姨,见了你猴姨姨哈哈笑,见了你外婆割灰调(diao一种叫灰灰菜的野菜),割一把睡一觉,半夜了起来撵家盗(小偷),家盗戴得圪尖帽,穿得红缨鞋(hai).”显而易见,这首童谣诞生的背景是出自古代的妇女劳动的场景:一边推磨一边哄着怀中哭闹的孩子。当小孩子听了这首歌谣以后,想到要见到小姨和外婆了,能不高兴吗?一定会停止哭泣,破涕为笑的。这首童谣里描绘的情境远近交替,视野开阔,不仅生活趣味浓厚,而且画面感强!尤其是里面讲述的人物形象逼真有趣,印象深刻。说来好笑,由于读了这首童谣的缘故,对家盗的特有形象就深深定格在了幼小的脑海中,在后来的好多年里,只要听人说起“家盗”“小偷”这些词,头脑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头上戴着圪尖帽,脚上穿着只有戏曲舞台上才能见到的红缨鞋的“家盗”形象来,现在想起来真是滑稽可笑!
在那些贫困的成长岁月里,童谣陪伴我们走过了人生的幼年岁月,而猜谜语则装点了我们快乐的童年时光。铭记在心的记忆是冬天的晚上,父亲依然去大队开会,母亲则坐在炕上的炕桌旁,在如豆的煤油灯下忙活着全家人过年要穿的新衣服新鞋,孩子们则围在地下的一个大簸鞡(磨面时盛面的器皿)周围,剥着大人们早已用改锥捅出了几道渠的*色玉米棒,这时候猜谜语就成了最合时宜的事了,不仅不会耽误干活,还活跃了气氛,愉悦了心情,最主要的是开发了孩子们的智力,何乐而不为呢?微晋源上由殷安老师呈现的那些古老的文字谜语真是倍感亲切,如数家珍!像:一个毛驴驴过来过圪骑(ji)一骑。还有:一溜黑狗打杀不走。等等,好多的谜语在那个时候都是人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这些谜语勾起了曾经的一段有趣的回忆:记得那时候的父母亲和两个哥哥总有忙不完的正经事,我和妹妹还有两个弟弟在家呆得无聊,就会有人提议说:“来猜(cuai)谜来。”“你先猜.”“天灯笼(leng),地温罐,牛皮响,铁叫唤。”每次的模式是:还没等出谜语的把这些谜面全说完,猜谜的人就都迫不及待地喊起来:“月亮(mi),井(ji)儿,鼓儿,钟。”哈哈!虽说大家都会猜,可每次就喜欢抛出这一连四个的谜语为首方才觉得有份量有意思!接下来就轮那些猜了有“八百回”的谜语了,比如蔬菜类的就有好多:“一棵(ba)树儿不低不高,上面挂得红绿布条条(diao)”还有“一棵(ba)树儿不低不高,上面结得死人头(de)颅(lao)。”“一棵(ba)树儿不低不高,上面挂得串连刀刀.”等等等等。就这样,明知道人人都会猜,也要搜肠刮肚地把各自晓得的谜语说出来让大家都猜一遍才算结束。
小的时候总感觉大人们的肚子里藏着永远也猜不完的谜语,而且比我们小孩子之间猜得更有意思。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母亲让我们猜的关于扁食(饺子)的谜语,它有两种不同的谜面。第一种是:一溜白鹅鹅下水渡河河,有人问它做甚圪呀?它说瞭俺肚哥哥。第二种是:一张白纸包红鞋(hai),张三送给了李秀才。记得第一种谜面猜得比较顺利,第二种谜面猜起来就比较费劲了,因为小孩子是很难把张三与筷子,李秀才与嘴巴联系起来的,但是我们还是觉得这个谜语非常有意思,不仅这个谜语的双胞胎谜面表述的画面都很生动有趣,而且它的谜底充满了对食欲的诱惑,因为那时候的人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家吃饺子的次数一共也就三五次,所以小时候对这个谜语真是“垂涎三尺”喽!
转眼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赶时髦,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儿童谜语书,为我的两个上幼儿园的孩子拉开了猜谜语的序幕,可效果并不像我预料的那么好,因为书上讲得都是正版正眼的普通话词语,让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理解起来真是有点困难,于是我想起了小时候猜过的土生土长的本地谜语,果然这些谜语不负我望,它们通俗易懂的方言再加上形象生动的比喻很贴近孩子们的认知生活,我本着土洋结合的原则,很快激发了孩子们猜谜语的兴趣。记得我的儿子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竟迷上了自己编谜语,然后让家里人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猜,其中有一个比较经典的谜语至今印象深刻;“有个黑娃娃,和你长得像,就是没有眼睛和嘴巴。”在我讲到这儿的时候,聪明的你当然也早猜到了,是“异虎儿,”也就是官方话说的“影子”。更有意思的是当时还编了一个让我至今想起来就哑然失笑的谜语:“圆圆俩座山,有个巨人在用嘴啃山头。”当我笑着问:“这猜的是什么呀?”儿子稚嫩的小脸上一副认真的样子说;“是小娃娃在吃妈妈的奶。”呵!好小子!真是把猜谜语的想象力和夸张力发挥到了极致!
时光匆匆,蓦然回首,感慨万千!日渐远去的那些童谣和谜语,曾给我们像白纸一样的幼小心灵最早地呈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激发了我们心底对生活的热爱,也潜在地培养了我们的各种能力。这一切源于我们生活的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渊源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我们要感恩于这片土地和我们的先人!
这些凝聚着先辈们智慧结晶的文化,是他们馈赠于我们后人的宝贵遗产!然而,令人堪忧的是这些遗产将销声匿迹于历史尘封的角落,甚至面临被世人渐渐遗忘的命运!我想,这是吾辈谁也不成想看到的结果。可喜可贺的是在当下的晋阳大地上正活跃着一批文人志士,他们正在努力地尽自己所能,积极保护和宣扬各种古文化,他们不辞辛劳伏案写作,查找资料,有的甚至不畏艰险爬山涉水,为传承与挖掘各种宝贵的古文化真是呕心沥血,全力以赴!这些有识之士用他们不忘乡愁的浓浓之情和滚烫的恋乡之心回馈于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回赠于曾经创造了灿烂文化的祖先们!让我们为他们的精神讴歌,为他们的行动点赞!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晋阳大地的文化之花会开得更加绚烂多彩,芳香四海!
一座城池一段历史一种情怀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