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4日,一个男婴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里,家人给他取名彭得华。
他出生这年正值清光绪二十四年,这一年都发生过什么呢?
清*府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这一不平等条约,还自上而下地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南方的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展开……
小时候的彭得华只读过两年书,后来就不得不辍学务农,下煤窑做矿工。在他满十岁时,家里断了生计来源,大过年的时候,附近地主家里喜炮连天,而他家竟连口吃得都没有。
于是他带着二弟,第一次出去要饭。兄弟二人直至傍晚才回家,却没有讨来多少米。
彭得华进门就倒在地下,饿昏过去了。祖母心疼孩子,一个七十多岁的人,在寒风凛冽,鹅毛大雪的冬日里,天天拄着棍子一晃一颤地带着两个兄弟二人出去讨米吃。
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彭得华心里就如同刀扎一样难过。这段童年经历,应该说直接影响了他的一生。
彭德怀
再后来,15岁的彭得华参加了饥民闹粜遭到通缉,不得已逃出家乡,三年后,他加入了湘*。
年,彭得华改名彭德怀,出身卑微的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凭自己的努力考入湖南陆**官讲武堂,毕业后再次回到湘*,一路从排长升到连长,又从连长升到了营长。
按理说到这里,彭德怀从一个出身贫寒的务农子弟,摇身一变一名营长,他已经打了一个漂亮的命运翻身仗了。
但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乱世之中,他可能也未曾料到,接下来的人生还会是一段又一段的天翻地覆。
彭德怀的*事之路
彭德怀的第一次出名,应该从红*长征讲起。
年的湘江战役,可以说是红*最悲壮的一次战役。
当时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团,在光华铺、新圩等地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从11月28日至12月1日,经过4天的生死抵抗,光是在新圩阻击战中,有的团一千多人伤亡一半以上,就连红五师的一个师参谋长、一个团长都壮烈牺牲了。
这次的战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最终彭德怀还是出色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完成掩护红*渡过湘江的任务。
彭德怀的*事之途就这样被打开,他很快受到了中央的高度赏识,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他被提升为八路*副总指挥,得以与朱德一起在华北前线作战。
不得不说有些人生来注定就是*事天才,当时的年还处在抗战的战略相持阶段,国内正遭到日本的经济封锁,处在一个绝望又找不到突破口的瓶颈期。
此时大胆又心细的彭德怀,就制定出了一个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计划,史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说实话,在当时那样困难的作战环境下,能够顶住日*猛烈进攻已实属不易,而想主动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更是需要胆量和智慧。
如同长征时期顺利掩护红*过江的那次一样,彭德怀再次向中央证明了他卓越的*事才能和谋略。
而且百团大战的胜利,不止是一次*事战场上的胜利,它更大大鼓舞了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的心,坚定了同胞们把日本人赶出中国的斗气。
彭德怀领导的这次胜利,在当时一个前后漫长又令人绝望的战争时期,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而后的 ,再次为彭德怀的*事生涯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彭德怀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彭德怀仅用七个月时间就把美*赶回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与美*边打边谈,最终迎来了美*的举手投降,不得不说这是彭大元帅创造的又一次奇迹。
胜利后,连美国最高指挥官克拉克也低下了头,他表示,“我也创造了美国*事史上的第一次,只不过这是个美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的第一次。”
而且放眼全世界,也许就只有彭德怀大元帅一人,能让美国战争史上的奇才、西点*校的传奇首席 承认“谁要想跟中国陆*开战,那他脑子简直有病”。
难怪毛主席为彭德怀提笔挥洒写词,大大赞扬道,“山高路远坑深,大*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
拍桌而起,三次震怒,彭德怀是为了谁?
抗美援朝的确打破了美*不可战胜的神话,但是看似传奇的背后,过程也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
彭德怀的第一次发火,就发在了抗美援朝第一战役之后的总结大会上。
出发之前主席就很重视这次出兵,也曾三番五次交待彭德怀一定要起个好头、打好抗美援朝的第一仗。
为了不辜负主席的重托,彭德怀布置出了精密的作战计划。
当时梁兴初是38*的*长,铁匠出身的他带起兵来也是有模有样,他带领下的38*在*队里也是小有名气。
彭德怀要梁兴初带领第38*,于年10月31日晚或11月1日拂晓前,攻占*隅里,并趁机进击新安州,在那里斩断美*的退路。
但是梁兴初在10月30日晚接到彭德怀的命令后,因个人判断失误,没有立即率*队出动,而且又在前进途中和沿途零散敌人恋战,结果一共耽误了整整两天时间,才赶到*隅里地区。
彭德怀制定的作战计划原本在别的*队那里被很好地执行了,可38*却拖了整个*队的后腿。
梁兴初
在 *委召开的会议中,当讲到第38*对敌情判断有误的情况时,彭德怀直接猛地拍桌,指着38**长的鼻子吼道:“梁兴初!你真是胆大包天,让你按照时间赶到*隅里,你居然比计划整整晚了两天!大家都说你是虎将,放屁!!我看你就是个鼠将!主席一再强调要打好第一仗,39*、40*、42*都打得都很好,我令你38*截断敌人退路,你给我说说你们打的是什么样子?”
这次动怒可把梁兴初吓得头都抬不起来,大家都知道彭德怀说话冲,脾气上来更是谁都拉不住,但也没想到他竟然能这么不给人面子。
其实梁兴初也心存愧疚,毕竟第一战没打好的责任也全在自己出师不利,自己当初没能立即出兵,还听信了假情报,延误了*机,这在战场中可是大忌。
于是他就憋着一口气,在后面的战役中放开了手脚,成功围追堵截了美*,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
为此,彭德怀才喜笑颜开,忙为38*亲笔题写了“三十八*万岁”,也表扬了梁兴初有功。
后来,38*就有了“万岁*”这个称呼。
而彭德怀的第二次发火,竟发在了中南海居仁堂里。
当时 已经打了三场大型战役,伤亡众多,而后补的兵源一直补充不上,当时后勤出现了严重的短缺。
话说带兵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供应跟不上,前方的士兵就算再能英勇作战,也敌不过饿肚子穿不暖的问题呀。
于是彭德怀立即返京,准备见主席一面,好尽快协商解决后勤问题。
年2月24日,彭德怀在中南海居仁堂里召开的会议中,火急火燎地向在场所有人描述了前线的情况和供应短缺问题,却得到了有些干部说国内也是一片百废待兴,问题恐怕一时还难以解决的回答。
彭德怀看到这群干部犹犹豫豫的样子,当即怒火冲天,一拍桌子,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腾地一下站起来吼道:“你们去前线看一看士兵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他们都是为谁牺牲?为谁流血?……前线除了伤亡人员,还有好多饿死的、冻死的,这些战士都是年轻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真的不能克服困难吗?!”
从彭总的怒火中不难想象到前线的环境——作战条件是有多苛刻,才能让彭德怀不顾众人面子一通怒吼?
后来,许多干部发动群众一起昼夜为 收集制作食物、衣物等用品,迅速运往朝鲜,这才缓解了战士们后勤供应不足问题。
而彭德怀的第三次发火,直接又是60**长的一顿劈头盖脸。
发动第五次战役之前,彭德怀根据美*的作战特点,提前下达命令,要求各兵团在后撤时至少要留一个师的兵力,这些兵力在后方才能掩护主力*的转移。不料在后撤过程中,第60*的师在北汉江南岸遭到美*的突袭,就此失联了。
彭德怀在得接到情报后,立即令韦杰带着他的第60*里第师、第师前去支援。
谁知第60**长韦杰对救援行动并不积极行动,拖拖拉拉,最终数千人未能突围出来,这么些 就直接牺牲掉了。
后来在总结大会中,彭德怀在讲到第师的情况时,让韦杰当着所有人的面站起来,狠拍桌子朝这位*长大发雷霆道:“韦杰!!你对自己的兵救援也如此不积极吗??敌人并没有发现师,哪有像你这样慌里慌张把电台砸掉、导致一整个师失联的?你这个60**长到底是怎么当的?像你这样的人就是该被*法狠狠处置,就该被杀头!!”
彭德怀的三次大动肝火,这么“不给面子”,说到底他还是心疼前线的士兵、为了打出新中国的国威呀。
韦杰
彭总精神当永流传
彭德怀在*中一直都很爱惜自己的兵,他虽然身居*中要职,但丝毫没有一点架子,彭总曾经直接把手插进士兵的鞋里以试探鞋是否保暖,士兵有没有被冻着脚。
他也不止一次说过:如果你不爱兵,那你就没有当干部的资格!因此他也被亲切地称为“布衣元帅”。
彭德怀元帅在生活里也是出了名的节俭,无论走到哪里,没有人敢摆宴招待,因为他不但不会吃反而会骂摆宴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基层部队在接待彭总时,都知道一个规矩,那就是只用准备三个菜:两个炒鸡蛋,一盘灰灰菜,一碗炒辣椒。
谁要是敢超出这个“接待规格”,铁定要挨骂。
彭德怀
透过这些琐屑平常的小事,我们可以看到他那的优良的作风与高尚的品质,越是平凡的事情越能让我们深切地感到他的崇高与伟大。
彭元帅一生叱诧风云,充满传奇色彩,他的却从未因此邀功,反而虚怀若谷,一直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可以说,彭德怀大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敬仰和爱戴,在接下来的历史长河中,他的精神也将映亮每个时代,熠熠生辉,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