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灰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研灸妈,路边的野菜不要采不要采 [复制链接]

1#

这个五一,全国多地天气晴朗,但是疫情当下,景区限流。不能出城,不愿宅家,屏幕对面的你是不是已经拿上祖传的小铲和塑料袋,磨刀霍霍向着路边的野菜去了?

今天是小长假的第二天,希望这篇文章还来得及。因为路边的野菜,不仅没你想的那么健康,还可能有*。

没有一株野菜,活得过春天

疫情期间,我全副武装像办理签证一样拿着各种证件出门买菜。出来一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又不敢在市内闲逛,就跑到城郊附近透透气。想着应该没有人,可是那么冷的天,那么严格的管控措施下,居然有一大群大妈在挖野菜。

刷新了我的三观,看到这么多人,我还是调头回家了。有人说,如果有人统计过中国大妈干什么最来劲,挖野菜一定榜上有名。

炕桌上蘸酱吃的婆婆丁是东北人的最爱,香甜可口的槐花饭是陕西人春日的序曲,云南人爱摘了灰灰菜的嫩叶带回家涮火锅,马兰头拌豆干是清明时节餐桌上的家常菜。

在今年这种形势下,乍暖还寒时节,依旧可见挖野菜的人。可见,人们对野菜的欲望,恐怕比野菜钻破泥土的欲望还要强。

在石家庄,年过80的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跑到高速路中间的护栏挖野菜,来来往往都是呼啸而过的车辆。被交警劝阻后,老人还不忘再薅两把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高速路附近的野菜天然生长,鲜嫩可口,连跑高速的司机都不忘惦记着它。在兰海高速公路上,一辆危化品运输大货车停靠在应急车道上,驾驶室里空无一人。

民警在附近寻找过后,才发现驾驶员夫妇原来是看到了沿途山坡上的春菜,停了车挖了满满一塑料袋。这一袋野菜,事关扣分罚款,吃起来还香吗?

虽然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操作只是偶见,但论挖野菜的热情,市区里的大妈也不甘落后。

在东北绥化,挖野菜已经跻身大妈们锻炼身体的全新打开方式,挖来自己吃、送亲戚、到市场上卖钱,百益而无一害。但是这可苦了市园林的工作人员,绿化带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落了片光秃秃大地真干净,跟美化环境怕是一点边也沾不上了。

作为一项季节性必备活动,不少大妈还总结出了挖菜经验。

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大妈们只逮着二月兰的嫩尖掐,可谓是可持续挖菜法——过段时间嫩尖再长出来还能再薅下一波。

在这里,掐菜得趁早,你争我抢是常态。来得晚了,就只能眼馋着别人抱着满满一塑料袋的野菜,在公园厕所里洗菜,自己就剩扒拉些“漏网之鱼”。

当然,大妈也不会放过小区带绿化里的野菜,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她们要比你早懂几十年。

北京市民张女士小区里的蒲公英、椿树芽都是大妈们的扒拉对象,她们手脚麻利,动作狂野,路边的蒲公英都是连根儿拔,拿下高高的树尖上的椿树芽也不在话下。

这波操作,恐怕要看的这群肾虚体弱的年轻人们目瞪口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禁疑惑,野菜到底有什么魔力,让中国大妈对它*牵梦绕?

野菜的魅力,怎么这么大

我们这代人,挖野菜对我们而言可能是一种乐趣。可能理解不了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在高速口挖,为什么要破坏城区的绿化也要挖?难道超市没有卖的吗?实际上,这样的日子到今天也才出现了二三十年。

父母那个年代的人,是正儿八经靠着野菜来补充营养的。那年头,蔬菜供不应求是常有的事。而且受困于运输水平,一个城市的蔬菜主要依赖近郊蔬菜种植的供应。

然而,不少地方近郊农业对蔬菜种植的忽视,使得蔬菜种植面积从年的.1万公顷减少到年的.8万公顷,足足少了八十多万公顷。

即便是大城市,也常常在蔬菜供应上捉襟见肘。有资料显示,在年的1到5月,北京市的鲜菜上市量要比年同期减少32.5%,人日均供应量不足克,相当于现在的一包方便面的重量。

而在同期的上海,最紧张的时候,蔬菜的供应量不足需求量的四分之一。年的上海,在一年之间有88天蔬菜供不应求。无法想象,如今洋气的上海老太太们,也曾为一口蔬菜把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除了规划用地的缺陷,难以控制的自然变化也让靠天吃饭的菜农们发愁。年,8-10月的长期阴雨导致日照和积温严重不足,这对后三茬的蔬菜来说,打击甚至是致命的。同正常年份比较,当年的晚夏菜减产80%,早秋菜减产70%,秋菜减产50%,全年减产量达30%以上[8]。

对于当时的境况,我们或许能从文学作品中窥得一二,作家王张应在散文集《一个人的乡音》里写道:

“春荒时青*不接,许多人家靠挖野菜充饥,我曾好多次跟随母亲一起去山上、河边挖野菜[9]。”

市场上的蔬菜供应不上,挖野菜,就成了当时人们无奈之下的一条出路。

到今天,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播种面积的扩大,蔬菜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年全国蔬菜的产值已经达到了2.2万亿人民币,产量达7亿吨。

我们已经走出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但挖野菜的习惯却被人们保留了下来。

只是,到今天,野菜不再是蔬菜不足的补充,逐渐成为了健康、绿色、无污染的代名词。天然生长的野菜,仿佛自带健康与绿色的标签,让无数中老年人对他趋之若鹜。

野菜,没你想的那么健康

野菜,真的就比超市里卖的那些健康绿色吗?其实不尽全然。

我们以公园里的野菜来说,它原本是城市绿化的一部分,打不打农药不一定,浇水是必须的。

这里要注意的就是浇水了。因为城市绿化所用的水,很有可能是中水。

中水,一般来说是由厨房排水、厕所排水、洗衣排水等废水经过回收处理过后的产物,虽然经过了过滤、沉淀等处理步骤,但和饮用水的卫生差距,是不能相比的。

你心里,有一个权衡了吧!有一句话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用在这里不太贴切,但是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蔬菜被打点农药就要嫌东嫌西的大妈们,如果知道了野菜是被这样的水浇灌出来的,不知道还会不会把它捧上神坛。

那费点力,去郊外摘的野菜,就纯天然无公害了吧?也不一定。

生长在高速路附近的野菜,自然要受到汽车尾气、路边尘土的污染,很有可能将空气中的铅、汞等重金属物质吸收,轻易采食容易导致重金属中*。公路边绿化带里的野菜,大多也被汽车尾气污染,吃了这样的野菜难免会危害身体健康

此外,化工污染也很可能是野菜面临的窘境。毕竟郊外不止有野菜,还是化工厂的分布地。

无论是周围的空气、水质,还是土壤,都可能受到排放物的污染,镉、砷、铅、铬、汞等重金属首当其冲。

相较之下,现代农业的蔬菜种植已经成型。无论是用水还是土壤都有着严苛的国家标准。

蔬菜种植的灌溉用水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于水中的汞、镉、砷等金属元素都有着具体的控制标准。同时,在蔬菜无公害种植的标准中,也对土壤的重金属及硝态氮等含量有着相应的控制标准。

如此说来,野菜可能真没有超市买到的蔬菜绿色健康。

值得警惕的是,误摘误食的野菜甚至有可能让你送命。

根据卫计委的统计,年共有由有*动植物及*蘑菇引起的食物中*事件报告68起,中*人数人,死亡89人,其中绝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家庭,误采误食为主要原因。

年,长沙的秦阿姨就因为误采了绿化带里的“水芹菜”,食物中*医院急诊科。像这样的食物中*可不是说着玩的,为了吃野菜把健康搭进去,得不偿失。

由于野菜的种类很多,普通人很容易分不清楚,稀里糊涂就摘了。

比如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就容易混淆;荠菜的幼株和蔊菜、独行菜看起来区别不大;香椿芽和漆树的芽很相近,而后者是一种有*的乔木。

同样都是生长在水边的水芹菜和石龙芮,前者是让人欲罢不能的味道,而后者吃了可能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还有金银花和断肠草,一不小心就会摘错导致食物中*。

同时,很多被中老年人奉为“养生神菜”的野菜,吃不好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比如苜蓿,因为营养丰富且膳食纤维高广受喜爱,吃法众多,但生吃苜蓿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肝硬化、尿*症患者的病情加重。

被称为“山菜之王”的蕨菜也不能多吃,新鲜蕨菜含有一种叫做“原蕨苷”的物质,长期食用会增加患食道癌、胃癌的风险。

挖野菜还真是一门学问,一不小心就可能坑了全家。

所以,挖野菜还真是一门学问,一定要谨慎。毕竟,时代在变,很多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很多野菜确确实实是有很好的养生效果,比如我们讲过荠菜,蒲公英等等。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有所启发,比如如何安全的挖。

五一大放价,家庭灸养款艾条/柱,买5送2!

点击图片购买免责声明:文章及部分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