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费用:
1.门票40元(有一卡通刷卡免票,无一卡通
对于荠菜,我是有着深深的感情的,这种感情来自儿时,既不是它的药用价值,也不是它的营养价值,更不是它朴素的花。我对荠菜的感情源于它鲜嫩的叶。因为,我是吃着荠菜长大的。荠菜,家乡最普通的一种野菜,留给了我太多的记忆,那记忆充满了甜蜜,也充满了辛酸和苦涩。
阳春三月,荠菜刚从地里长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田野里,山坡上,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小时候,我经常挎着一个篮子,拿一把小铲刀,换两个要好的伙伴去挖野菜。你追我赶,我们边跑边唱儿歌,像一群活蹦乱跳的小鹿,向广阔无垠的田野奔去,是那样地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仰望蓝天白云,远看青山绿树,近听溪水淙淙,我们恣意地呼吸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感触大自然的怀抱,那一刻顿时体味到自由的无穷乐趣,心会得到彻底的放松。而这样的感觉确实要感谢荠菜的恩惠。我们来到山坡上,来到田野里,开始比赛,看谁先挖满篮子。弯下腰,眼瞅着荠菜,心无旁骛,我们只顾挖啊挖,没过多久,就有人一蹦三丈高地喊:“我挖满了!”挖得最快的伙伴能吃上挖得最慢的给买的冰糖葫芦。他含在嘴中,甜在心里,得意地“咯咯”笑着,那声音是世上最纯真、最灿烂的笑声!
小时侯生活贫困,粮食经常不够吃,一年中半年闹饥荒。为了不让肚子饿着,母亲就让我们兄妹到田野挖野菜充饥。那时的野菜很多,荠荠菜(荠菜)、刺角芽、灰灰菜、面条菜等。刺角芽我不大喜欢,上边有刺,扎手,也不好吃;灰灰菜与面条菜倒是好吃,但很少,不容易挖到。最好挖的是荠菜,田野、河畔、山坡、路边,到处都是,吃起来也不错,小时候,我也会跨上竹蓝,拿着小镰刀,跟着哥哥和姐姐一起去挑野菜,我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乡间的田野里,每次都能挖上一篮子。刺角芽挖回去炒吃,灰灰菜凉拌,面条菜做汤面时作为青菜下锅。惟有荠菜,即可炒吃,也可凉拌,还可以做饺子馅。那时,能吃上一顿饺子,是十分奢侈的,做梦都想。
回到家以后,大人们将挑来的荠菜一棵一棵的用剪刀剪去根部和*叶,再用清水洗几遍,洗去泥土,然后用一个大盆子将荠菜泡在里面,刚刚还蔫蔫的叶子,有了水之后,就立即变得鲜艳起来,仿佛久旱的土地,一个劲儿的吸足了水。清洗好了的荠菜,可用清炒,那是早晨吃粥最好的佐餐;也可以剁碎了包饺子,白皮绿馅儿,像翡翠般晶莹剔透;也可以用开水淖过后晾干了,是咸菜的替代品。作为野菜的特有品种,荠菜包的饺子是最佳的菜肴,将荠菜挤水或者淖水后,和上一点肉,做成饺馅儿。我记得幼年的时候,晚上全家坐在桌边,等妈妈在锅灶边下饺子,等水沸腾了,饺子下锅,烧开水后,揭开锅盖,一阵荠菜特有的清香顿时弥漫开来,这时候,最要紧得是深吸一口气,那阵荠菜的香浓味儿便钻进了五脏六腑,钻到了全身每一个毛孔,甚是惬意。饺子端上桌来,孩子们照例是狼吞虎咽,尽管烫的稀里哗啦,席间只听见喉咙吹风的声音,转瞬间,一盘饺子风卷残云般的被消灭干净,几轮吃下来,总会斜靠着椅子,摸摸肚皮:真香啊!偶尔还打个嗝儿,一股荠菜的味儿,那时候觉得荠菜饺子就是天下最鲜美的食物了。
在我们家乡,乡亲们爱吃饺子,把饺子做主食,也拿其待客。有“迎客的饺子,送行的面”一说。在我的印象中,早些年吃饺子,纯粹是改善生活,而且那时侯的饺子,基本上都不放肉的。现在想来,不放肉的荠菜饺子,其实味道也是很不错的。我现在也常吃荠菜,但都是在超市里买的,吃起来感觉没有过去的好吃,吃起来味道还算鲜美,但总感觉有点生分,吃不出童年记忆里的滋味来。
在奔波忙碌的世界里,很少有人停下疲惫的脚步,走向田野,拥抱阳光。清风,白云,乡村,房子,小草,还有这种宁静的歌唱,被锁闭在脆弱的心灵之外,所以,很多人迷茫。我习惯独行,一个人在田野里,期盼麦浪的翻动,贪赏泥土和落日。所有的烦恼化为一缕炊烟,飘散在春风中。
脱掉尖细的高跟鞋吧,换下瘦身的衣裙,卸下时尚的皮包,摘下璀璨的珠宝,洗净铅华的脸。这些城市里的面具,田野不需要,野菜也不需要。最好粗衣布鞋,素面朝天,一袭自然的风情,一颗澄澈的心灵。我挽个篮子,与你说说笑笑,轻轻松松行走在田野间。我想,当我褪尽虚浮,还了本色,野菜们一定认出了我,惊喜地呼叫我的乳名。我去哪儿挖野菜?城市扩张了,故乡开发了,我只有到更偏远的荒郊野坡里去。远离人群的地方,才是大自然的真风采。好在,城市发展令交通更加便利,想去哪,条条路条条通。
又到周末了,我心里又痒痒了,我想用荠菜做出更多绿色的美味佳肴。想吃吗?请跟我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