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灰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征中,银元金子谁来背多数时候是女战士 [复制链接]

1#
一、救死扶伤

在长征途中,许多女战士从事医护工作。由于长途转战,战斗频繁,伤员病号多,医护任务重,工作很辛苦。当时,医护条件差,缺乏药品和医疗设备,但医护人员因陋就简,采集中草药,自制医疗器械,精心料理伤病员。他们为伤病员准备膳食,替病人洗脚、洗衣服、擦身等。

伤员多时,女战士们还要抬担架。敌机飞来了,她们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伤病员的安全。医护人员随着伤病员走,经常落在大队伍之后,容易被追敌赶上,危险性大,她们却毫无惧色,坚持工作。所以红三*团卫生部部长姬鹏飞,称赞她们是真正的长征英雄,是以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热情工作的。

医院的女战士们,经常身背几十斤东西,搀扶伤病员,翻山越岭,涉水过河,还做伤病员的思想,工作,鼓励伤病员克服困难,坚持革命。她们经常唱道:

说一说伤员同志们,

你们在前方杀敌人。

为劳苦大众求解放,

流血负伤多光荣!

女战士们护理伤病员,不仅不怕苦、不怕累,而且有耐心。有一次,王泉媛刚为一个头部受伤的战士换了药,担架二队又急急抬进一位两腿被炸断的重伤员。这位重伤员的下身沾满鲜血和泥土,伤口处血肉模糊。*医吩咐护士赶快清洗伤口,准备做截肢手术。可是伤员太多,护士忙不过来。

王泉媛立即抢步上前,双腿跪在地上,用药棉蘸上清水,轻轻地为伤员清洗伤口,还轻声细语地安慰这位重伤员。王泉媛等为了护理伤病员,每天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的觉。由于、医疗条件差,许多伤员的伤口化脓了,发出难闻的臭味。可是,王泉媛等对此毫不介意,默默地工作着,耐心地照料着,一心为伤病员排忧解难,为减轻伤员们的痛苦而日夜操劳。

红*总*治部宣传部部长陆定一称赞她们说:“医院中工作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病员,一些也没有疲倦。”

红二十五*的女护士人数虽不多,但对伤病员的护理体贴入微,极端负责。红二十五*每天行*八九十里,有时多里,女护士周东屏等一赶到宿营地,身子骨就像散了架一样,但她们还是争着去看护伤员。打仗时,她们总是跟着部队往前冲,别看她们个子不高,力气倒挺大,战士受伤,她们就背着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包扎伤口,及时治疗。

年12月,红二十五*在庚家河战斗中,许多指战员身负重伤。周东屏等便日夜守护在他们身边,精心照料。她们细心观察伤病员的病情,耐心帮助伤员解除忧痛,热心料理伤病员的膳食等。重伤员吞咽困难,她们就亲自煮了面条,一口一口地喂。对此,伤病员无不感激。

当时,红*中药品奇缺,女护士戴觉敏眼看一些伤病员因没有药品治疗而死亡,非常难过。革命的责任心和阶级感情,促使她不顾自己身体衰弱和疟疾的折磨,医院的同志们一起,千方百计收集药品,购买药品,采些中草药等。通过这些办法,补充药品的不足,挽救了不少同志的生命。

在红四方面*中,更有许多女医护工作者。她们吃大苦,耐大劳,全心全意地为伤病员服务。她们不仅为伤病员包扎伤口,打针换药,而且经常抬担架,背粮食。部队称这些女兵是“三大员”:卫生员、担架员、给养员。

红*战士林伟在长征日记中写道:“我们大家称赞总卫生部药运队的多名女同志们,她们每人除背粮食和毛毯外,还背了二三十斤的中西药箱子,迈着英武的步伐随队行进。真不愧为工农红*的女战士。”

有时,战地抬伤员没有担架,她们便砍下树干做杠,割下葛藤做网,将她们自己的被子和衣服给伤员铺盖。沿途,她们给伤员喂水,喂饭,洗伤口,洗血衣。为了不让伤员饿肚子,她们把不穿的裤子扎起来,灌满粮,套在脖上,扛着粮食,抬着担架走。山路崎岖险陡,上下坡崖困难大,遇到敌人还得绕道,从荆棘丛中爬来穿去。伤病员感到过意不去护对她们说:“小妹妹们,把我们放下吧,不要为我们受这样的折磨……”但她们却唱着《伤病员十二劝》等歌子,慰劝伤病员,解除伤病员的痛苦。

每到宿营地时,女战士们一放下担架,马上就去拾柴打水,垒灶生火。部队缺粮时,有的重伤员咽不下野菜,女护士们就先把野菜放在自己嘴里嚼碎,然后再喂给重伤员,让他们慢慢地吞下去。

为保护伤病员的安全,女战士们更是舍生忘死,不顾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一次,妇女独立团的一个连走到四川马塘山半坡,突然遇上敌机空袭,一颗炸弹落在女战士苟贵英的身旁。她发现后,飞快地扑到担架上,用身体掩护了一个伤员,自己却英勇地牺牲了。被救护的份员是某连指导员,他紧紧地抓住小苟的手,热泪滚滚,泣不成声。这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充分表现了我国革命女性的高尚品德。

二、运输万里转战,红*的运输任务十分繁重。部队除雇请民伕外,女战士们也承担了这方面的艰巨任务。她们运粮食,挑行李,抬担架,背物资,跟随主力部队行进于崇山峻岭、雪山草地间。肩膀压肿了,脚掌打起了血泡,她们毫无怨言,从不叫苦。遇敌机轰炸,她们就地隐蔽;逢山陡路转,她们扶崖慢行;闻到深山虎啸,她们就打起火把助威。总之,一个个困难都被她们顽强地克服了。

中央红*总卫生部担架连的指导员李桂英和她的战友们,带领着多个担架员和挑夫,抬着担架,挑着药箱,背着炊具,长途跋涉,艰苦行*。每天清晨,李桂英等起得最早,帮助房东挑水、扫地,检查群众纪律;晚上,她们睡得最晚,照管挑夫吃饭、洗脚、休息。当时,担架连最重的东西是一架X光机。那家伙足有七、八百斤,需要8个人才能抬着走。

有一次上山时,挑夫们抬不动了,把机器丢在半山腰,空着手上了山顶。指导员李桂英动员他们回去抬,可他们怎么也不干。这时,李桂英就对女战友们说:“男同志干不了,我们女同志抬。”说着,她就带领女战士齐心合力把X光机抬上了山。那8个挑夫见了不好意思,便也鼓起劲头继续抬着机器走。后来,李桂英等多次得到总*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的表扬,称赞她们是“不愧为革命劳动妇女的模范。”

干部休养连的女干部们,也参加了抬担架、背药箱的工作。年5月下旬,休养连来到了泸定桥西头。泸定桥铁索,高悬于大渡河上,桥下是奔腾澎湃的急流,站在摇摇晃晃的索桥上,真使人胆战心惊。抬着担架是无法过桥的,前后两人步调稍不一致,就有连人带担架一起掉下河去的危险。

挑着药箱也是不能过去的,人挑着担子不容易掌握身体的平衡。干部休养连的人员、马匹、药箱都阻塞在桥头,急得李坚真等一筹莫展。这时,恰巧毛主席也过桥,他便留下警卫班,帮助休养连。李坚真和警卫战士们,先用绑腿带把担架杠子绑在身上,前面有人拖,后面有人推,把重伤员一个个拖过桥,轻伤员则由两个人扶着过桥。休养连的“*治战士”李桂英、邓六金、吴富莲、王泉媛、危秀英、谢飞、甘棠、钟月林、刘彩香等都参加了运药箱的工作。她们把药箱绑在肩上,过桥时手抓铁索,匍匐前进,这才把药箱全部背过了河。

红四方面*的妇女工兵营,是一支坚强的运输队伍。她们除了背全营的物资、行李外,还要背供给部的银元、金子等物,每人要背四五十斤重的东西。

当妇女工兵营通过从阎中到剑阁这段“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时,正赶上阴雨连绵的天气。那贴着石崖开凿出来的栈道,一面是望不到顶的峭壁,一面是深不见底的峡谷。雨后,路滑如油,很难行走,她们只好贴着石崖,手拉着手一步步地向前挪动。如果赶上晴天,敌机又来轰炸、扫射,路窄负重,隐蔽不易,这比雨天更感艰难。但她们不慌不忙,戒备前进。

一天,她们沿着羊肠小道,进入了一片苍郁的原始森林,敌机失去了目标,天也没有下雨,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第一连外号“喜鹊”的李中兰嚷道:“这个地方要得。下不着地,上不着天,天不落雨,鸡(飞机)不下蛋(炸弹),硬是安逸哦!”其实,每人背着四五十斤东西在森林中走路,哪里谈得上安逸呢!

妇女工兵营中,最辛苦的要数炊事班长贾德福。长征出发后,她自告奋勇地背着一口大铁锅,外加一把锅铲。敌机来袭时,她不是就地趴下,用锅掩护自己,而是将铁锅卸下,用身体去保护铁锅。

有一次,红四方面*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看见这情景后,感慨地说:“贾老婆啊贾老婆(因她在全营年岁最大,二十七八岁,是个寡妇,没有孩子,大家送她个外号叫“贾老婆”),你真行!人家是顾头不顾旋,你可是顾锅不顾命!”她的回答是:“全营几百号人,没有锅,咋个做饭?未必让同志们吃生的?”

在长征路上,她就一直背着那口大铁锅,并重点保护它。红四方面*第一次过草地时,刚从川陕根据地出来不久,还有点粮食,可是,油、盐、姜、菜等物却很少了。为了搞好全营的伙食,贾德福简直操碎了心。她在自己的干粮袋子上,缝上了许多小口袋,分别装着盐、姜、蒜和辣椒等调味品。她还经常组织炊事员们采摘花椒叶、杏叶、灰灰菜,煮上一大锅,象放味精似地放上一点盐,给战友们当菜吃。

第二次过草地时,粮食越来越少了,战士们搞到一点青稞麦,也找不到石臼把它压碎,囫囵吞枣吃下去,都不消化。有一天,贾德福意外地发现了一架水磨,终于把青稞麦子磨成了粉。后来,青稞麦子找不到了,只得吃野菜。前面的部队将野菜的嫩叶采光了,贾德福只好给大家吃连梗带叶的豌豆棵。病号越来越多,她比干部还着急,便从豌豆棵上摘下一些嫩叶,煮熟后多放一点盐,算是“病号饭”。

病号如果不吃,她就像哄小妹妹一样哄着,直到病号把饭吃完了,她才安心地离开。这位无私无畏、一心为公的炊事班长,深受全营女战士们的爱戴和敬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