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石头情结
文/田文智
秋雨连绵,周末只好宅在家里。隔窗望着北边连绵起伏的大山,思绪万千、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正所谓:青青远山,馨馨家园;蒙蒙细雨,悠悠我念。
我的家乡在富平东北的万斛山下。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爷爷在村子西边的小河里放羊。闲下来,爷爷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讲故事,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听得入了神。有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做游戏,玩累了,就挖小蒜,小蒜味道鲜美,村里的人都爱吃。爷爷抽旱烟,特别费洋火(火柴),为了节约洋火,爷爷就用老祖宗留下来的火镰打火。先把旧棉絮和灰灰菜放在一起,用石头砸一砸,晒干变成了火纸,还要找火石(与铁碰撞冒火星的石头)。打火时,把火纸按在火石上,然后用火镰上的铁用力碰撞火石,三两下火星便点燃了火纸,这时就可以用来吸烟或点火了。我和小伙伴有些好奇,上学时,历史课本上只讲过原始人钻木取火,却没有记载用火镰取火的办法。
羊儿在河滩里吃草,爷爷高声背诵小时候学的古诗,或者吟唱流传已久的歌谣:高高山上一清泉,流来流去几千年……累了,拿出水壶,喝一口水。接着便拿出烟袋来吸烟。然后教我在河滩里找火石,河滩里有各种各样的石头,而火石是一种黑色的小石头,特别坚硬,不容易找到。
后来,我们村里的学校开展学工学农活动,爷爷被请到学校,教初中学生学习在石头上刻字;一些年轻的男老师也跟着学习刻字,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靠石刻走上致富之路。放学后,我和哥哥跟着爷爷学刻字,哥哥年龄大,很快就学会了,而我只是掌握了皮毛。
长大后,我外出求学。与同学闲聊,提起富平县,便少不了说起家乡的石刻。当时在县城从事石刻的手艺人,大多数是乡亲。勤劳的乡亲农闲时,上山采石,加工成各种实用器:门墩石、翁盖子、石桌、石鼓、石碑……乡情们的钱包一天天鼓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石器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而石刻工艺品却慢慢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不得不佩服乡亲们的聪明才智,不得不佩服石头顽强的“生命力”。
年暑期,受朋友之邀,去长安刻石碑。据说是上海的一位谷先生的书法作品,在碑林一位专家的指导下,先在长安刻成石碑,然后打几十张拓片。还要在美国等地展览,最后被某博物馆收藏。要求很严,当然要认真,不能马虎。虽说只有几天,但也学到很多知识。
近几年,我在县城工作。在朋友指导下,周末去石川河捡奇石。石川河里的石头种类很多,具有欣赏、研究价值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画面石。就是石头的表面花纹天然成趣,如人物、动物,或者像山水画等,这样的石头就叫画面石。
2、文字石。画面石中也有花纹像文字的石头,称其为文字石,好的文字石,可遇不可求。
3、象形石。就是石头的外形像人物、动物等,以形取胜,赢得人们的喜爱。
4、古生物化石。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与石友反复讨论,初步认为几块石头为贝类海洋古生物化石。
5、硅化木,也叫木化石。指的是树木被埋在地下,在特定条件下石化变成化石。有两块石头,经过石友反复鉴定,初步认为是木化石,其中一块具有磁性(用磁铁验证过)。
6、原始社会的石器。石友们捡了几块石头,经过查阅资料、反复研究,初步认为其中一块为旧石器、有两块为新石器。
捡石头,既辛苦,也快乐。同时也有困惑,例如:有些石头不知道是什么种类?有些疑似化石、石器不能完全确定等。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教育引导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自信心!我们真诚地盼望得到有关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希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以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做贡献。
作者简介:田文智,艺名原野,系富平县老庙镇人。现在富平县实验中学任教,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业余爱好:写作、根雕和石刻。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