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灰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灶火屋 [复制链接]

1#

故乡在社旗县大冯营乡后赵庄村,老宅就坐落在村子南边,那是一处典型的农家院落,院子方正,坐北朝南,青砖蓝瓦。老宅的院落很大,入得院子,堂屋是五间出前檐瓦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称得上是全村最气派的房子。院子东边是四间瓦房,南边两间是灶火屋,北边两间是牛屋。院子西边原先是没有建房的,后在九十年代初盖了四间敞篷,专门放置父亲的手扶拖拉机和农用器具。

说到“灶火屋”,便不得不说说我的“灶火”情结了。灶火屋就是旧时乡下对厨房的一种称谓。因中国人素来讲风水,就小院而言,南北方位北为上,所以正屋就坐北朝南;而东西方位东为上,所以灶火屋就设在院子东南边。我家灶火屋比较宽敞,进门靠北墙是案板,用土坯垒起来的,上面放着一张长木板便为案板了;案板东边是手摇压面条机,面条机下面也是土坯垒起来的,高度皆是适宜人操作的高度;面条机往南,靠着东墙,摆了几个瓦缸,有面缸、米缸、玉米糁缸等;靠着南墙便是我家的锅台,锅台紧贴着南墙,是用土坯垒起来的,分前锅和后锅,一般前锅也叫大锅,是煮饭用的,后锅是烧热水、插猪食用;靠着前锅的北边是一口小锅,专门用来炒菜使用。三个锅的锅底洞是相连的,全都通到后锅,后锅又连着外面垒起来的高耸的烟囱。每每饭时,家家户户都是炊烟袅袅。因我家的锅台用起来挺有劲,所以没有建风箱。有的人家嫌锅灶火力不足,就会连着锅台的左侧建一个风箱,风箱的风口连着锅台中间,手拉风箱的风杆,来来回回,外面的小挡风板便会“呱嗒呱嗒”地作响,锅底的火苗就会特别地旺盛。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母亲守候着锅台,守护着我们。父亲、母亲,加上我们姊妹四人,全家一共六口人,也算是个大家庭,每日母亲都按时为我们准备一日三餐。最喜欢吃的饭是母亲做的大肉萝卜丁臊子捞面。小时候比较嘴馋,虽然也爱吃母亲做的蒜汁捞面条,但是更想吃有肉的捞面条。那个时候大肉虽然便宜,但是也不是经常吃的,都是逢着过年过节才会有的吃。嘴巴馋的时候,我们便会央求母亲买肉吃,偶尔她也会满足我们的愿望。逢乡镇赶集的时候,母亲会割上半斤五花肉回家。临近中午的时候,母亲会先添水和面,用自己家的手摇压面条机将面条压好,再从自家菜园里拔两个萝卜和一些小青菜。等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母亲会先把大锅里添上适量的水,又喊父亲去烧锅,她则是切肉丁、萝卜丁,并淘洗小青菜。等父亲把小锅烧热了,母亲便开始炒臊子。就这样,大锅和小锅同时进行加热,正好把面条和青菜下到大锅里煮好,小锅的臊子也就炒好了,香喷喷的大肉萝卜丁捞面便出锅了。我们姊妹四人都是吃得直打嗝,然后又盘算着明日怎样让母亲再给我们改善一顿。

小时候,我是最喜欢过春天的,因为春天的灶火屋是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先是春韭菜,嫩得能掐出水来。母亲会从菜园里割来韭菜,淘洗干净之后,再用米筛盛起来放到院子里控水。母亲回到厨房,先把面舀到盆子里,再用温水和面,直到把面和成光滑的面团,再盖上湿抹布醒着。然后,母亲又把晾在外面的韭菜拿到案板上,将韭菜切碎,又把韭菜用小盆盛起来,再往里面磕上三四个鸡蛋,撒上盐和十三香,再浇上几勺香油,用筷子搅拌均匀做馅料。这时候再将醒发的面,分成若干个小剂子,再将一个一个小面剂子用小擀杖擀成薄薄的面皮,在面皮上放上韭菜馅,均匀摊开,然后把面皮卷起来,形成一个柱状,两头按压结实,这样一个菜蟒便成型了。因为我从小就怕蛇,所以从来不叫那种馍为菜蟒,我只叫菜卷。锅里烧水,水开放蒸笼,蒸笼里放菜卷,蒸上十分钟,便可以出锅了,非常地好吃。似乎春天可以食用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榆钱树上结的榆钱,构树上结的构棒槌,还有洋槐树上结的洋槐花,都可以用来做蒸菜吃,简单的植物拌面,放在锅里蒸,蒸熟之后再浇上蒜汁,那是一种天然的美味。万物复苏的春季,田野里可以食用的野菜也是应有尽有。可以放面条锅的毛妮菜、面条菜;可以炒着吃的灰灰菜;还可以包饺子的荠荠菜。仿佛一切植物,在母亲的锅台里都可以烹饪出最美的佳肴。

其实,灶火屋里最忙碌的时候要数过年了。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一直到过了年,母亲都是在灶火屋里忙碌着。在老家,有这样一个顺口溜:二十三儿放小鞭儿,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去灌酒,三十儿捏鼻儿,初一儿躬脊儿。这个顺口溜说的就是:腊月二十三那天,一方面是迎接小年,另一方面是祭灶王爷和灶王奶,希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当然更少不了美食,晚饭是吃豆腐汤和火烧;腊月二十四那天是大扫除,全家出动,屋里屋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除旧迎新,等待着新年的到来;腊月二十五那天磨豆腐,村里有专门做豆腐的人家,每家每户几乎都会拿着豆子出工钱,让豆腐人家帮忙做豆腐吃;腊月二十六那天杀猪割肉,那时候的乡下,很多人家里养的有猪,养到过年时候就杀掉,自己家是吃不完的,于是就卖给乡邻们吃;腊月二十七那天杀鸡宰鹅;腊月二十八那天开始贴对联,过油,做过油菜吃;腊月二十九那天去灌酒,是说过年了得买点酒,备着有客人来了喝;腊月三十那天是除夕了,家家户户都包了饺子,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边吃边守岁;正月初一就是过大年了,亲朋好友相互拜年,并且做各种吃好的吃。怀念灶火屋,怀念土锅台。虽然那个时候的岁月是贫穷的,但是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快乐的,也许只有在乡村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最深切的感受。有书上说,乡村是世界的根,人类的童年和老年。人至中年,其实骨子里真的不想长大,好想回到那乡村,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那时的母亲尚年轻,年幼的我们正围在锅台边,等待着母亲给我们盛一碗臊子捞面......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