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马洪利
春天里,乡间的野菜种类特别多。
什么花荠菜、红根菜、米蒿菜、苦苦菜、灰灰菜、蓬蓬菜、馍馍留、婆婆丁等各色各样的野山菜,是应有尽有。
而且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诸如清热解毒、降火降压、消肿退烧之类的药用价值。
不过,在花样繁杂的众多野菜当中,堪称美食美味,又药用价值、知名度、认可度皆高的野菜当属白绿色的茵陈了。
白蒿的学名是茵陈,又名绒蒿。
茵陈的生命力特别强。
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陈根而生,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名茵陈蒿。
又因其叶面青白而名叫白蒿。
白蒿的生长分布特别广,但比较起来还是生长在泰山周围的白蒿较为有名。
早在《本草图经》中即有清楚的记载:
“白蒿,今近道皆有之,而不及泰山者佳。”
我的家乡就位于泰山之阴、灵岩之阳的泰山西北脚下。
这里空气清新,阳光温和,水土优良,山风适宜,所生长的白蒿从质地到品味自然都是“上乘佳品”。
因为茵陈的药用效果特别佳,且其色香俱佳,味道鲜美,所以茵陈的美食吃法有很多,且多是以养生防病为主。
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茵陈团的习惯。
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称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秋来拔掉当柴烧”的说法。
除了制作“茵陈养肝茶”、“茵陈利肝粥”、“白蒿护肝汤”之外。
在美食方面,可以包“茵陈馅水饺”、煎炸“白蒿鱼”(咸食)、“白蒿打鸡蛋”、“茵陈小豆腐”、蒸“白蒿窝窝头”、烙“茵陈菜饼”等。
因而每年春暖花开、白蒿抛头露面、显山露水时,家乡人都忘不了到山上去采些回来。
或精心制作清香浓郁又养生的茵陈茶,或巧手制作可口又解馋的白蒿美食。
生长在泰山与灵岩寺之间的春白蒿,更是山中一宝,堪称仙草,药用价值极高。
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味苦,微甜,性凉。
嫩茎叶可供食用。
药用于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风湿痹痛、风痒疮疥等;能清热利湿,解毒疗疮;并有止血的功效。
有关茵陈防治顽疾,解除病患的说法,在我们家乡有个动人的故事传说:
说是在早些年的时候,有位陈姓肝病患者,病怏怏的脸色很难看,为此别人都躲着他走。
尽管他走南闯北地四处求医,但仍不奏效。
危难无助时,他听一位老郎中说,白蒿是肝病的劲敌,如果坚持食用的话,或许能治他的病,说不定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
于是,他便怀着试试看的心情,上山挖白蒿连根通吃。
没想到,一段时间后他竟然奇迹般地康复起来。
大喜过望的他,把白蒿奉为“仙草神药”。
因其姓陈,又是“好”字辈,便取白蒿之“蒿”字的谐音,把名字改成了陈蒿康……
坊间传说的是非真假且不去管它,野外踏青挖野菜的时候,最好不要忘了剜些白蒿带回家享用。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